無聊的逛著博客來
發現「看我的眼睛」這本書
因為是10月新書所以還沒有讀者推薦
但作者的弟弟曾以自傳方式寫「一刀未剪的童年」一書到是頗受爭議
沒有說是頗受好評主要因為讀者反應正反兩極
但在美國「一刀未剪的童年」這本書很受矚目也很大賣



網路在「看我的眼睛」內容介紹中提及作者有亞斯伯格
並以自傳方式記錄自己成長過程中種種的遭遇
從小到大的經驗寫實的程現

我很好奇兄弟倆陸續寫自傳
在同樣的家庭背景故事下能有什麼不同
頂多是弟弟寫完哥哥再補充罷了
懷著這樣的好奇再加上這樣的書籍本質上並非屬於我的閱讀興趣範圍
(反而是「一刀未剪的童年」才比較引的起我的興趣)
不過雖然這本書引不起我的興趣
但因為工作上常接觸亞斯伯格兒童所以也算能引起我的注意
當下覺得這本書對我而言是屬於"工具性書籍"而非"興趣性書籍"
於是心想等市立圖書館採買上架後再去借閱就好
沒想到下班後走進金石堂便見這本書硬生生的躺在我面前
翻了幾頁後看看價錢,還是決定買下它

作者的童年很受壓抑
亞斯伯格在眼神的對視與人際相處上本來就容易出現問題
要一位亞斯伯格者對視你的眼睛本來就有些困難
作者以此為書名算是高招
但也不難想像"看我的眼睛"這句話也一定也是到處充斥在作者的童年

亞斯伯格對於事物的想法及做法類以自閉症
都有一定的順序與方式
使得作者即使在玩玩具也覺得自己的玩法才是對的
而別人都不會玩
童年的部份作者寫的十分有趣

作者對於青少年時期及成人時期的描述多著重在個人所專注的興趣成就上
趣味性明顯減少了

亞斯伯格確實容易在某些方面展現長才
而作者在此著墨頗多
但因為趣味性減少且自傳內容似乎有些時間上交錯
所以對於一些事件發生的描述令我有些搞不清楚

順道一提作者與其弟弟的自傳內容真的很不相同
弟弟童年受到的遭遇顯然比作者"精彩"
因為年幼必需依賴施暴爸爸及精障媽媽的程度比作者多
加上作者提到因為自己有亞斯伯格反而能"幸運"的避開別人對他的影響(包含父母)

看完這本書之後
覺得雖然作者已算是非常社會化了
但整本書的舖陳不論是時間上的交錯還是對某些細鎖事件有明顯大比例的描述
都還是不免讓我推想
這是不是亞斯伯格對事件的理解與陳述方式?

當然
這樣想可能又太過於武斷了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ngyee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